病毒性口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什么原因会导致口炎都有哪些类型百家号
TUhjnbcbe - 2023/2/13 9:32:00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见于婴幼儿。

一、什么原因会导致口炎的发生?

本病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感染常由病*、真菌、细菌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卫生或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导致口炎的发生。

二、什么是卡他性口腔炎?

卡他性口腔炎为口腔黏膜在全身感染或局部刺激下发生的炎症反应。多与上呼吸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某些全身性感染同时发生。口腔不洁也是发病的条件。

1.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普遍充血、水肿,有大量稠黏液分泌,有烧灼感和疼痛。表皮易剥脱,对刺激和食物敏感,一般无溃疡,严重时局部淋巴结肿大。

2.预防和治疗

保持口腔卫生。发病后加强口腔护理。病情轻者可不作任何处理,疼痛明显时可局部涂冰硼散、蒙脱石散等。

三、什么是细菌感染性口炎?

细菌感染性口炎主要由口腔常驻菌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引起的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主要有假膜,故又称膜性口炎,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球菌。

1.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普遍充血、水肿,表面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糜烂面,并有纤维素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剥脱假膜则呈现出血面,不久又有假膜覆盖。有时出现浅溃疡。假膜多为暗灰白色。患处疼痛明显,流涎增多,伴有轻微口臭。所属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有时伴寒战。全身症状数日内可消退,但局部症状持续一段时间。

2.治疗

作好口腔护理,多清洗口腔,黏膜病损清洗后,可局部涂药,如2.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冰硼散、蒙脱石散等。重症多与全身情况有关,应治疗全身性疾病。

四、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常有此症。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

1.临床表现

可见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则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而危及生命。重症患儿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

2.治疗

一般不需口服抗真菌药物。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或局部涂抹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亦可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预防应注意哺乳卫生,加强营养,适当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以预防传播此病。

五、什么是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Ⅰ型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损害。多见于6个月~5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也可单独发生在唇及口周皮肤。

1.临床表现

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黏膜等多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和咽部。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所属淋巴结经常肿大,有压痛。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2.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禁用刺激性药物。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亦可喷撒西瓜霜,锡类散等。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涂2.5%~5%金霉素鱼肝油。疼痛严重者可在餐前用2%利多卡因涂抹局部。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

霍开明个人简介:

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新生儿疾病、小儿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儿科疑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

以上内容由国家卫计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原因会导致口炎都有哪些类型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