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口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低位中晚期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该做保肛手
TUhjnbcbe - 2022/11/7 18:58:00

这是上次向我咨询的她70岁老妈妈直肠粘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的网友,昨天继续向我咨询的问题,我经进一步了解知道,患者的直肠癌镜下是隆起溃疡状新生物,其余结肠部位均未见异常。目前精神、食欲正常,能吃能睡能正常活动。目前准备去当医院,也是当地以肿瘤治医院就医治疗,现在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现再次想听听我对她妈妈直肠手术方面的建议。我是这样回复她的:不保肛,根治更加彻底,术后复发机会更小。为什么会怎样回答?有什么奥妙吗?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来分析网友妈妈的直肠癌的病理特点

从镜下观察发现,患者的直肠癌,从肿瘤的大体形态分型来分,它属于溃疡型,溃疡型是直肠癌中的常见类型,约占50%以上。肿瘤形成深达或贯穿肌层之溃疡,形状为圆形或卵圆形,中心凹陷,边缘凸起,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此型分化较低,转移较早。

肠癌细胞

这一形态上的表现,与患者是恶性程度较高的粘液腺癌与恶性程度高的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相对应的,在文章中已经告诉大家,此两种病理组织细胞类型的肠癌,预后均不理想。问题的根源在于,就是这两种病理类型的肠癌都容易早期发生周围浸润转移。因此从手术根治的角度来分析,意味着病人要做更加广泛的周围淋巴清扫与组织切除切除,而距离肛门3cm-7cm的直肠癌,从更加科学彻底的肠癌根治角度来考虑,显然违背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根治肿瘤原则。所以,从肠癌根治的角度来说,不保肛可能是更加理想的抗癌治疗方法。

从患者肠癌的病程进展来分析,不保肛也是更加可靠的选择。

肠癌的发病,是长期致癌因素影响的结果,且致癌因素对大肠的影响,是会影响几乎所有的大肠粘膜细胞,而不是局限于病变肠癌部位的粘膜细胞。因此,肠癌的形成过程,也是其他部位病变肠粘膜细胞向肠癌细胞转化的阶段。

肠癌病程进展

并且,肠癌形成以后,癌细胞与癌细胞的其他病变肠粘膜细胞由于受致癌因素的继续危害,会导致原先恶性程度较低的癌细胞继续进展为恶性更高的癌细胞,而一些原先接近癌细胞病理特点的病变细胞,也会继续进展为肠癌细胞,从而导致肠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的肠癌患者,往往是多种病理组织细胞类型集合在一起集合体,癌症的这一特点,也被医学科学家称之为癌症的异质性与变化性。本例患者同时出现恶性程度高的粘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也印证这一特点。另外,从患者镜下肠癌直径有4cm,距离肛离只有3cm。也足于证明患者是中晚期的肠癌了。以上患者的肠癌特点,提示采用不保肛的肠癌根治手术,可能是更加可靠的选择!

从超低位肠癌保肛的远期并发症情况分析,这位老人做保肛手术,有可能得不偿失。

文献报道,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中,有90%的患者会出现直肠根治术后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并发症。导致直肠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一是直肠癌手术切除了大量的结直肠的肠管组织,导致了大肠储便能力下降;二是直肠癌根治术损伤部分支配肠蠕动、括约肌收缩的神经组织;三是源自吻合口炎、吻合口疤痕、吻合口狭窄、甚至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所致。四是部分直肠癌患者术前放疗带来肠管与肛管的放射性损伤。

直肠癌手术后

而患者并发直肠前切除综合征后,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便次数多、便意频繁、甚至大便失禁的表现;也有些患者会出现便秘、排便困难、不畅等排空障碍表现,也有同时存在这两种临床症状的患者。

本例患者,直肠癌距肛门又只有3cm,并且还是疾患恶性程度高的粘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更加广泛的淋巴清扫与组织切除,势必会带来更多的神经损伤,加上70岁的老人本身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这样有可能导致直肠保肛手术是做好了,但肛门功能没办法恢复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一位本身自理能力就差的70岁的肠癌术后老人来说,就是手术后最大的悲剧之一。

总之,不论是从患者直肠癌的病理特点,肠癌的疾病进程,还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远期并发症风险来考虑,个人都认为保肛手术,对患者而言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以上言论,是从科普宣传角度提出的个人意见,仅供网友们参考,不作治疗建议!具体疾病诊治,医院为主。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位中晚期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该做保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