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感染(下文简称新冠)的全球性大流行,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在恐慌之中,中医作为一种自古以来的医学,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通过两年多防治新冠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对新冠是有效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中医对新冠的认识:
一、新冠的病性
二、新冠的病位
三、中医对新冠的治疗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新冠的病性。
病性就是病邪的性质,中医自古把病邪的性质分为六种,风、寒、燥、暑、湿、热。
病性是采集、分析患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得出来的。
新冠的临床表现,轻症以发热、咽痛、咳嗽、乏力为主,重症可以出现血氧降低。
新冠的舌象,以*腻苔、白腻苔、薄腻苔为多见。
关于新冠的病性,中医有寒湿和湿热两种分,其实意义不大,因为你到临床上去,不可能搞教条主义,让病人遵循你定的原则去生病,治疗任何疾病的时候,都要考虑个体差异,例如这个患者咽喉肿痛和口干很严重,可是肠胃又素来很不好,一吃凉东西就腹痛腹泻,他当前的症状确实是热,可是他的体质却是寒的,这个时候你用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这些清热解表利咽的药,固然能治咽喉肿痛,却让肠胃更加寒凉了。
所以,争论新冠的病邪性质是寒湿、湿热并没有多大意义,应该注重个体化差异,根据具体情况去辨证施治。
口渴与不渴辨湿与燥,咽喉肿痛不肿痛辨寒与热,病邪性质随着气候、地域而变异,又因为宿主的体质特点而有差异,并无固定不变的常态,也无放诸四海皆准的法则。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新冠的病位。
中医的两大外感病辨证论治体系,一个是六经辨证,一个是三焦卫气营血辨证。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创造的。同样是发热,《伤寒论》里讲,脉浮的就是太阳病,脉沉的就是少阴病。
太阳和少阴是病位,一个在表,一个在里。
太阳病要解表,表虚有汗用桂枝汤,表实无汗用麻*汤。
少阴病要温里兼解表,寒比较轻的用麻*附子甘草汤,比较重的用麻*附子细辛汤。
三焦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天士提出的,吴鞠通完成的。叶天士在《温热篇》里说“温热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给一类温热性质的感染病做了定义,指出了受病的区域,发热、咽痛、咳嗽的时候是“首先犯肺”,是前驱症状,壮热、神志不清、皮肤出现斑点的时候是“逆传心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叫做“逆传”,这很像现代所说的病*性脑膜炎、猩红热一类的病。
以上对中医的病位学说做了一点点溯源,主要是介绍中医的病位学说。
那么新冠的病位在哪里呢?根据临床表现和西医的检查结果,可以认为病位主要在肺经,或者说呼吸系统。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就会因为肺的损害导致并发症,比如心衰、肾衰,所以可以照叶天士的说法定义为:新冠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肾。
在临床,尽快缓解症状,减少肺的损害是非常重要的,关系了疾病的发展和病后的恢复。
肺一旦受损严重,一是会留下纤维化的后遗症,二是容易产生并发症。
肺的功能损害严重了,除了血氧低,身体缺氧以外,还有形成痰栓的后果,因为肺不能把代谢产物(痰液)排出去,再发生炎症的时候,痰液其实又很多,要是不能排出去,就堵在肺里面细小密集的支气管,形成痰栓,患者就这样被活活憋死了。
新冠最早在国内爆发的时候远程观察治疗了三例重症,他们在很严重的时候咳嗽不明显,气短乏力很严重,下床走路很困难,咳嗽是干咳,没有痰,但是情况改善一些之后,反而咳出痰来了,当时推测应该大量的痰液堵着肺,肺又不能自主的排出来,干咳其实不代表没有痰,只是痰是干结的,位置很深的,或者肺的情况很差,没有力气咳痰出来。
最后是新冠的中医治疗,这里主要痰药物治疗。
新冠治疗总以解表宣肺为主,解就是解开束缚,中医的认识很朴素,这个肺不能顺畅的呼吸,咳嗽、气喘,那就是有个什么东西把肺给束缚住了,风寒咽喉不肿痛,风热咽喉肿痛明显,在临床上以咽喉肿痛不肿痛辨寒热,从无差错,风寒用麻*汤,风热用银翘散。
乏力严重,可是适当用参,风寒兼气虚用*参,风热兼气虚用太子参,因为太子参不那么温热。
腹泻,腹胀,消化不良,身体酸痛沉重,头胀头晕,舌苔厚腻,属于湿,风寒夹湿,麻*汤加苍术、茯苓、泽泻、陈皮、半夏,风热夹湿,银翘散加佩兰、霍香、紫苏梗、厚朴、枳壳、炒扁豆、薏苡仁。
以上是治起初爆发时所观察治疗的三例重症,四例轻症,年四月所治马来西亚华侨德尔塔一例,由此总结的经验,由于观察的病例不多,所以存在一定局限,仅供参考。
中医对新冠的治疗是很有效的,但是在实践中,如何使用中医药防治大面积的感染,就不单纯是一个医学问题,包括了社会管理在内,所以古人说“上医治国”,有时候医学问题,不仅是医学问题,看到长春和上海的情况,做为医生感到很忧心,希望疫情尽快过去,恢复正常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