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家长:
您好!???五月天气忽冷忽热,病*细菌肆虐。现在更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为了宝贝的健康身体。本期我们一起来学习幼儿常见的几种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流感.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污染的日用品等。
潜伏期和传染期典型流感起病急,传染期通常会在7天左右,潜伏期为1到3日之间,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染,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临床症状流感主要变现为突然发烧,体温可至40℃,患者头痛、高热、畏寒、全身酸痛、没有力气。一般2-3天后以上症状会慢慢消退,但会有咳嗽、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等症状。有的会出现面部潮红、巩膜充血的症状,眼球会感到压痛,咽部充血红肿,口腔粘膜可能会出现疱疹,肺部出现干啰音、呼吸音粗糙。流感也可能会并发肺感染。流感还有中*型和胃肠型,中*型极少出现,表现为高热、昏迷,儿童可能会发生抽搐,成人则常有谵妄;胃肠型流感会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现象,一般三天左右可以恢复,儿童中出现较多。所以当发生突然发烧的情况时应加以注意,留心观察,最好及时就医。如何预防流感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4、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5、多饮开水,均衡饮食,多吃清淡食物。6、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流行性腮腺炎传播途径腮腺炎病*由呼吸道飞沫经空气传播传染,病*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通过血流传播到腮腺及身体其他器官,也可经口腔沿腮腺管传播到腮腺。
潜伏期孩子被腮腺炎病*感染后,大约经过2~3周的潜伏期才出现不适症状。临床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到对侧,双侧腮腺肿大可以占75%左右,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痛明显,有轻度触痛及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时可促使唾液分泌,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以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虽然腮腺肿胀最具特异性,但颌下腺和舌下腺可以同时受累,有时是单侧受累,颌下腺肿大时颈前的下颌处明显的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腺体,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的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所以得了流行性腮腺炎并不可怕,要特别注意并发症,常见的可以出现胰腺炎、睾丸炎,更严重的可以出现病*性脑炎。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1、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5、预防腮腺炎,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腮腺炎并不可怕,一般病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次发病。
6、要注意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
疱疹性咽峡炎传播途径通常经过呼吸道(鼻)或者消化道(口)侵犯人体,而由于儿童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柔嫩、屏障功能不足,所以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感染,3-10岁小朋友最多见。
潜伏期潜伏期2-7天;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24~48h可达高峰.
临床症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并伴有咽喉红肿、头痛,肌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口痛、拒食、流涎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有自限性,病程大约7天,预后良好。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1、虽然疱疹性咽峡炎不是传染病,但是肠道病*还是具有传染性,所以家长应该少让孩子和已经患病的孩子接触,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溜达,家中注意多通风.2、家长尽量少去口对口亲孩子,不吃生食,要喝干净的水,饭前便后勤洗手,家长替孩子换尿布前,处理孩子粪便后也应该洗手,减少与病*的接触.3、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适当运动,多吃新鲜蔬菜,也要保证睡眠.4、特别提醒:疱疹性咽峡炎发生并发症及重症的可能性小,但当患儿出现精神萎靡、高热不退、频繁呕吐、惊跳医院及时就诊。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病*是经由感染人的喷嚏进行飞沫传染,或者所排出的粪便,经由口或手来传染。潜伏期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7到10天,患者在潜伏期之内基本上没有症状,到潜伏期末的时候,患者可能会有一些轻微低度的发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皮疹。因此,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可能具有传染性。
临床症状患儿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内溃疡、粘膜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有的患儿还出现口腔溃疡。皮疹不痒,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和内脸颊的口粘膜。有的患儿不出现发热,只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如何预防手足口1、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家长应教育儿童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2、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看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同时也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3、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宝贝们幸福的童年而努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