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口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麻风病尚未走远,提醒您切莫麻痹
TUhjnbcbe - 2021/6/5 17:38:00

麻风,一个古老而又可怕的传染病,患者轻则损毁容貌,重则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提起麻风病,大家的第一感觉是“恐怖”,紧接着会有一个疑问——怎么,现在还有这病啊?其实麻风病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消失,即使在我省,目前每年都有少量新发和复发的病例出现。如何发现早期麻风患者?麻风病有药可治吗?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疾病的面纱!”

01

麻风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周围神经、皮肤和黏膜。在皮肤上发生斑疹、丘疹、结节、浸润、溃疡等损害。使周围神经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神经粗大、脓疡、钙化、神经纤维化,皮肤损害处感觉丧失、闭汗、干燥、麻木、毛发脱落、局部组织吸收、萎缩,甚至产生严重的畸残。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全球广泛流行已有多年历史。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该病归为丙类传染病。过去,因为缺乏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患病后可能造成面部畸形和四肢残疾等,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所以麻风病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恶疾”。

麻风的病原菌是由麻风分枝杆菌。

挪威学者汉森在年首次发现麻风菌,比发现结核菌还早9年,麻风菌和结核菌是分枝杆菌家族中一对难兄难弟,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过严重的影响。

麻风菌是目前已知的分枝杆菌中唯一能感染人和动物神经的菌株,该菌至今仍不能在体外培养,且活力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经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或在60℃,10~30分钟即完全失去活力。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对麻风病的病因认识不清,加之宗教、文化作品的不正确宣传,加深了人们对该病的误解和恐惧心理。

02

麻风病传染源是什么?

一般认为,未经治疗且体内感染较多麻风菌的患者是该病最重要的传染源。虽有学者报告在西非的黑猩猩、黑长尾猴以及北美的野生犰狳中发现麻风菌,也有学者报告患麻风病的动物可将该病传给人。但世界上许多麻风病高流行区并无上述动物,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该病仍然是一个主要限于人类的传染病。

03

麻风病如何传播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麻风病是通过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但研究发现在麻风患者完整的皮肤上很难发现麻风菌,且正常人完整的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屏障,皮肤接触传播的观点依据并不充分。现代科学证实,与结核病一样,呼吸道的飞沫吸入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且越来越成为主流的观点。

麻风病传染性不强。过去群众对麻风病一直存在误解,认为它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以致于老百姓“谈麻色变”。其实不然,一个疾病的传染性强弱与病原体种类、数量、*力、易感者免疫状态等有关。

麻风菌只有极少数的人对其易感,因此其传染性甚至可用较弱来描述。体内细菌较多的麻风病人一般经正规治疗一周后失去传染性,体内查不到细菌的麻风病患者基本无传染性,治愈者无传染性。

04

麻风病为何是慢性传染病?

麻风病、结核病和梅*被称为世界上三大慢性传染病。在适宜的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很快,分裂一次仅需时20~30分钟,而麻风菌可称得上是微生物界的“蜗牛”,在人体内的繁殖速度非常慢,繁殖一代需要11~13天。从感染麻风菌至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麻风病的这一过程较为漫长,一般为2-5年,长者可达10余年。

感染了麻风菌也不一定会发病。95%的人对麻风菌有自然免疫力,麻风菌侵入人体后,机体可杀灭和清除之而不发病。但极少数人对麻风菌免疫力存在缺陷,使得该菌在机体内繁殖到一定数量,产生症状而发病。

机体感染麻风菌和随后产生的症状是构成麻风病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感染麻风菌是前提。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麻风病人携带易感基因,而该易感基因发挥的作用,一是决定机体感染麻风菌后是否发病,二是决定发病后的症状的轻重。绝大多数人都不携带麻风病易感基因,因此即使是感染了麻风菌也不发病。

麻风病致残、致畸,不仅造成患者外观变形难看,而且致其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失去对外交往能力,“因病致残、因残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现象在麻风病人的身上体现尤为突出。上个世纪40年代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麻风病被人们视为“不治之症”,成为人类致残的一大原因。公众为此对麻风病存在着强烈的恐惧和歧视,患者遭受排斥、隔离甚至迫害,使这一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一直成为全球

1
查看完整版本: 麻风病尚未走远,提醒您切莫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