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王××,男,9岁,郑州市上街区人。无药物过敏史。年8月14日初诊。主诉:心悸、气短1年余,再发加重3天。患儿1年前感冒后出现心悸、气短,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病*性心肌炎,症状缓解后出院,间断服药治疗。3天前,上述症状再发,今来诊,气短,深吸气为快,自汗,纳眠可,二便调,既往有心肌炎病史1年余,否认其他病史。听诊:HR次/分,心律齐。舌质红,尖红甚,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心悸(气阴两虚,清阳不升)
处方:*参10g,丹参10g,苦参6g,北沙参6g,郁金6g,生百合15g,炒枣仁9g,莲子心2g,老茶树根20g,回心草9g,*芪12g,升麻6g,桔梗12g,柴胡6g,桑叶20g,麻*根12g,甘草3g7剂,水煎服
年8月28日复诊:诉服上药后症状明显缓解,仍有自汗,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尖红甚,苔薄白,脉沉细。听诊:HR96次/分,心律齐。
处理:8月14日方桑叶改为30g,加浮小麦20g,北沙参改为12g14剂,水煎服
年9月11日三诊:诉症状明显减轻,晚上睡觉前汗出较多,白天活动后、饭后易出汗,纳眠可,二便调。听诊:HR92次/分,心律齐。舌质暗红,尖红甚,有红点,苔薄白,脉沉细。
处理:8月28日方去柴胡,加生龙牡各15g,赤芍6g,芡实24g14剂,水煎服
年9月25日四诊:诉症状基本消失,仍偶有睡觉前汗出较多,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听诊:90次/分,心律齐。舌质红,尖红甚,苔薄白,脉沉细。
处理:9月11日方桑叶改为40g,生龙牡改为各24g,加麻*根18g,知母12g14剂,水煎服
按语:四诊合参,本案例属气阴两虚,清阳不升证,方用四参饮合升陷汤加减。方中*参补气,丹参苦寒清泄,入心肝两经除烦安神,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连功用相近”,现代药理研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北沙参滋润上焦,其力虽薄,但不恋余邪;郁金性辛苦寒,行气活血,清心通滞,《本草详节》云:“郁金,属火与土,有水,为调逆气、行瘀血之要药。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心包络,能治血治郁也。”故对瘀热所致胸闷、心悸有较好的效果;百合、莲子心长于清心除烦;炒枣仁宁心安神,调肝安*,是治疗虚烦惊悸不眠之良药;老茶树根主治心脏病;回心草安神镇静,对治疗心脏病心悸等症状疗效显著;患者气短,以深吸气为快,乃清阳不升,大气下陷所致,故在方中加入升陷汤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桑叶、麻*根止汗;甘草和中。二诊时患者仍诉自汗,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大桑叶量,并加入浮小麦增强止汗效果;出汗过多,极易导致津液耗损,故加大北沙参的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