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49岁,业中同仁,成都市人。
初诊:年5月因病*性心肌炎住院治疗。
主诉及病史:平素贪杯嗜酒,3周前突然发烧汗出,头痛身重,咳嗽胸闷,自服清热解*中成药及杭生素无效,时间延误1周。继而因频发心悸气促,心动过速,心前区憋闷疼痛,医院就诊,西医经心电图、血液检查诊断为病*性心肌炎,住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予改善心肌营养及抗炎、抗病*西药和成品生脉口服液中药,经治半月,病情无大改善。
诊查:脘痞纳呆,便溏而滞,尿*而涩,粘汗频出而热不解,暮夜尤甚;望诊:面色白胖中隐含晦滞油垢之气质,舌红苔*厚腻;切诊:尺肤粘湿,六脉弦滑数。
诊断:湿热胸痹。
辨证:湿热熏蒸,扰动心神。
治法:化湿清热,开窍凝神。
处方:三仁汤加味。
杏仁10g白豆蔻15g薏苡仁15g厚朴10g法夏15g滑石30g通草5g
淡竹叶10g桔梗10g银花15g连翘15g虎杖20g淡豆豉15g
上方加盖微火煎2次,每次沸腾后煎10分钟,代茶频服,1日1剂,连服4剂。渐服粘汗渐减,二便渐畅,胸闷脘痞渐开。
二诊:舌尖部仍较红,*腻苔退去五六成,尺肤仍有粘湿感,六脉滑数已退,弦象犹存,自谓诸症悉减,心率渐趋正常,心前区憋闷尚存而无疼痛发生,唯大便较前略显稀薄,食欲仍未恢复。老师谓原方已大见功效,但湿热合邪,秽滞最甚,除尽尚需时日,治疗当守定基本法则,徐徐缓图。湿热病大便稀溏不足虑,所虑者,饮食未加,胃气未复。前方去虎杖、滑石,减银、翘至10g,以免寒凉沉降伤中碍胃,加藿香15g、郁金10g、石菖蒲5g,以芳香开郁醒脾,再服4剂。*苔已退十之七八,脉势已缓,胃纳渐增,胸闷渐减。
三诊:胃纳尚未完全恢复,*腻苔残余未尽,脉象已见和缓,且沉取乏力。老师明示:此湿热余势未尽,仍当守定前法治疗。前方去银花、连翘、淡豆豉、郁金,加大豆*卷20g、冬瓜仁20g、生谷芽30g、生姜3g,寓扶胃气于清利湿热之中,又服5剂,诸症基本告愈。然虑其既患病逾月,气液两伤,又炉焰虽熄,灰中有火,予生脉散合三仁汤去滑石加生谷芽、荷叶、石菖蒲,2日1剂,再服5剂,并嘱其月内不得擅进温补药食。
吾师严肃指出:本案辨证难点不在中医之舌脉形证,而在西医之病名干扰,一闻病*性心肌炎,便把治疗目光聚焦在抗炎、抗*和改善心肌营养上,把生脉散作为通用首选之方,已成今日中医治疗之通病。辨证原则早已抛到爪哇国里去了,这就是所谓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不知本病在中医学范围内同其他多种病症一样,存在多种证型,仍当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才能抓住核心病机,施以有效治疗,失此则寒证误清,实证误补,必重重蹈覆辙而终莫能悟。辨证要点甚多,二便滞涩,面垢汗粘,舌红苔*腻,脉弦滑,无一不是。可叹医林同仁大多一辞闭心,一叶障目,视而不见,见而不察,察而不辨,中医灵*何在!
本案属湿热郁蒸之典型证候,湿为秽浊之邪,受热邪熏蒸,最易抑遏气机,闭阻清道,甚至淆乱神明,致令出入障碍,升降不行,脏腑气血营运失调而变生种种怪异之证。湿不化则秽*不去,脏腑气机不能畅达,无形邪热亦难消除。故治疗当以分利湿热为要务,而尤以化湿为先。妄投补益,反增闭滞,必然加重病情和治疗难度,是医之罪也。
本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6集)》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尊重知识,尊重原创,版权所有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欢迎专业性原创文章投稿,投稿邮箱
longanx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