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黎明,医院肝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委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北省肝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卫生青年拔尖人才,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
武汉位于华中内陆地区,地形如盆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江河湖泊众多,故常年气候潮湿,且本次发病在己亥与庚子交接之际,气候应寒反热,故本次发病以“湿”邪为主。从临床特点来看,大多数COVID-19患者均有乏力、肢体酸痛、脘腹胀满、纳呆便溏等临床表现,舌苔多为厚腻舌,均符合湿温病表现。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阳气升发不利故出现肢体酸痛、乏力的临床表现;同时湿邪易困脾碍胃,脾失健运,胃失受纳,故可出现脘腹胀满、纳呆便溏等临床表现。故以达原饮及三仁汤,后进展期及危重期恢复期均随证施治,疗效较佳。1典型病案
蒋某,男,81岁。初诊日期:年2月1日。患者以咳嗽5d入院。患者长期居住于湖北武汉地区,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鼻塞、头晕、乏力、纳差、恶心、胸闷、脘腹胀满等症。1月26日行肺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感染,给予盐酸莫西沙星片、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后病情无好转,门诊以肺部感染收治入院。刻诊:精神、食欲较差,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舌苔白腻,脉弦细而濡。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病史,目前口服替米沙坦、美托洛尔、阿司匹林肠溶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无吸烟、饮酒史。本次发病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实验室检查(2月1日):血常规示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04×/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10%,淋巴细胞比率10.70%,淋巴细胞绝对值0.71×/L,中性细胞比率79.90%,血小板容积0.29%;血气分析示酸碱度7.47,氧分压69.OmmHg,二氧化碳分压28.4mmHg,氧饱和度为69%。肝肾功能示谷草转氨酶45.3U/L。电解质示磷0.7mol/L,铁7.10μmol/L。心肌酶谱及心梗三项示乳酸脱氢酶U/L,羟丁酸脱氢酶.6U/L、肌红蛋白88μg/L,血清淀粉样蛋白.87mg/L。C反应蛋白51.56mg/L;降钙素原0.04μ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5.67mg/L;D二聚体2.07mg/L;N端脑钠钛前体.00ng/L。检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提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甲型流感病*、乙型流感病*、副流感病*、腺病*、呼吸道合胞病*、EB病*、柯萨奇病*均为阴性。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阳性(+)。肺部CT示两肺外带大片状感染性病变,疑似病*性肺炎,建议结合临床相关检查。入院后西医予以抗病*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阿比朵尔)、抗感染药物(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激素(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护胃(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氧疗等治疗。辨证:湿热阻滞,邪阻膜原;治法:清热利湿,透达膜原;方以达原饮和三仁汤加减。处方:槟榔10g,草果9g,厚朴12g,*芩15g,甘草6g,知母10g,芍药10g,杏仁15g,半夏15g,滑石20g,生薏苡仁20g,白通草9g,白蔻仁9g,竹叶9g,连翘9g。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2月3日:胸闷、喘气加重,伴咳嗽、*痰;舌红、苔腻微*。上方加麻*10g、桔梗10g、枇杷叶12g。2月6日:上午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7℃,伴胸闷、喘促、呼吸困难,伴口干、口苦、食欲差;舌质红绛、苔*厚腻。复查:血常规示淋巴细胞数0.33×/L,中性细胞数3.64×/L,淋巴细胞比率7.80%,中性细胞比率86.30%;肝功十项示白蛋白28.8qg/L,总胆红素33.1μmol/L,直接胆红素13.1μmol/L;电解质示钠.4mol/L,钾3.49mol/L;血气分析提示氧饱和度99%,酸碱度7.54,氧分压.OmmHg,二氧化碳分压34.3mmHg,实际碳酸氢根29.2mol/L;碱剩余6.7mol/L;血清淀粉样蛋白32.94mg/L;C反应蛋白10.88mg/L;白细胞介素6为2.30ng/L;铁蛋白.40μg/L。在上述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物降温、吸痰、吸氧等。中药:上方加葶苈子20g、大枣15g、石膏20g、地龙10g、紫菀10g。3剂。2月7日:体温恢复正常。2月9日:喘促、呼吸困难较前缓解,胸闷咳痰减轻。诉口干,心烦、眠差;舌红、苔薄。复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0.28×/L,淋巴细胞数0.59×/L,中性细胞比率76.30%;肝功十项提示白蛋白30g/L,总胆红素29.9μmol/L,直接胆红素10.5μmol/L;心肌酶谱示羟丁酸脱氢酶U/L;血清淀粉样蛋白28.1mg/L;C反应蛋白<1mg/L;铁蛋白>mg/L。中药调方如下:竹叶15g,石膏20g,麦冬15g,太子参15g,西洋参15g,藿香15g,砂仁6g,生薏苡仁15g,石斛10g,山药20g。2月13日:胸闷、咳喘、咳痰症状好转,纳食渐复,口干、心烦、眠差等症均较前好转。2月12日、2月13日两次复测新型冠状病*核酸均为(-)。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6、D-2聚体均恢复正常。肺部CT示右肺感染性病变(见图1)。考虑病*性肺炎,较前(2月9日)右肺病变基本吸收,左肺仍有部分未吸收的感染性病变,建议治疗后复查。2月14日:办理出院,嘱续服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图1治疗前后肺部CT对照
注:图a(2月2日)肺部CT示两肺外带大片状感染性病变,疑似病*性肺炎,建议结合临床相关检查;图b(2月5日)示两肺散在斑片状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性肺炎,较前片(2月2日)病变部分吸收、好转,建议治疗后复查;图c(2月9日)两肺斑片状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性肺炎,较前片(2月5日)病变小部分吸收、好转,建议治疗后复查;图d(2月13日):右肺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性肺炎,较前(2月9日)右肺病变基本吸收,左肺仍有部分未吸收的感染性病变,建议治疗后复查。
2临证体悟
2.1本案特点及选方依据
本案病例为老年男性患者,入院之初其症状符合湿温病的诊断,为湿温初起、邪状膜原证,故予以达原饮以清热利湿、透达膜原。此期患者舌苔白腻、脉弦细而濡提示患者此时湿重于热,故合用三仁汤以加强利湿之功。随之出现胸闷、喘气加重,伴咳嗽、咳*痰、舌红、苔腻微*,患者此时处于疾病进展期,此期病机由湿重于热转为热重于湿,故在上方基础上加麻*宣肺平喘,桔梗、枇杷叶清肺化痰。随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其伴随症状如胸闷、喘促、呼吸困难等提示疾病处于危重期,病机转为痰热闭肺、气不得宣,故方药加葶苈子、大枣、生石膏、地龙、紫菀,取葶苈大枣汤泻肺逐饮、化痰止咳之意,地龙清热平喘,紫菀止咳化痰,同时加用生石膏增强清热之功。患者服用上述中药后,次日体温恢复正常,喘促、呼吸困难较前缓解,伴口干、心烦、眠差、舌红苔薄等症。此期正胜邪退,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病情处于恢复期。方药调为竹叶石膏汤加减,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2.2诊治心得及注意事项新型冠状病*肺炎发病之初,其病位在膜原,正如《瘟疫论》所云:“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本病中、重症之表现分型与传变特点有类湿温;传变转归,又似风温。以发病而言,外感初起,直入膜原,伏而不发,暗耗气阴。疾病进展期,可见胸闷、咳喘加重,纳呆、乏力、腹胀、腹泻、口干、口苦,以及舌苔*厚腻或白厚腻、舌质绛或见绛紫等症。肺为储痰之器,湿邪壅肺则易出现喘促、咳痰。脾为生痰之源,若以湿盛为主,则可出现纳呆、乏力、腹胀、腹泻、舌苔白厚腻。若热蕴明显,则可出现口苦、口干,苔*厚腻。本病发病之初,病位在手太阴肺经,若湿热之邪逆陷少阴心经,则可出现胸闷、心慌等症。进展期病机主要为湿阻、热盛、津伤,兼有气虚,此期需注意热入营血的征兆。邪入营血时即为病势急转直下,进入重症期,可出现发热、胸闷、喘促、呼吸困难、食欲差、舌苔*厚腻或白腻如粉、舌质干燥绛紫、口渴欲饮、夜寐失眠等症。部分高龄患者反见斑剥苔或无苔。此为邪入营血、痰瘀闭肺,故见喘促、呼吸困难;心络痹阻,则表现为胸闷、夜寐失眠;热邪不散、气阴重伤,则见舌质干燥、口渴欲饮;胃阴将竭,则食欲差。同时热入营血,可见舌质绛紫或心肌酶谱显著异常等。本病恢复期,患者常表现为热退神清,身软乏力好转,胸闷咳喘咳痰减轻或消失,纳食渐复,大便正常;舌苔从厚转淡变薄,或从无到有。血氧饱和度、心肌酶谱等指标正常。此为湿祛热退、气阴渐复之兆,治当健脾化湿、滋养胃阴、兼清余热。参考文献:略全文已被《上海中医药杂志》录用,将刊载于年“新冠肺炎专栏”中,已于中国知网网络首发。RECOMMEND新冠肺炎学术专题国内学者集体呼吁:理性科学开展新冠肺炎中药临床研究重磅首发!新型冠状病*肺炎若干热点问题的中西医结合建议首发!新型冠状病*肺炎患者功能恢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指导建议论《内经》“肺风”对新型冠状病*肺炎治疗的启示
伤寒名家
疫病临床与伤寒六经
学术论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肺肠同治重症新冠肺炎
权威解读!新型冠状病*肺炎中医诊疗的上海方案
首发!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肺炎临床循证研究注册动态分析报告上线
上海经验,疏利透达治湿瘟|基于百例新冠肺炎治疗经验的中医证治总结
学术论文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肺炎的整体调控作用研究
因地制宜,甘肃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甘肃地区新型冠状病*肺炎验案4则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