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口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脑脊液细胞学临床规范应用专家
TUhjnbcbe - 2021/3/25 2:27:00
白癜风的使用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57.html
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分类和性质判断的检查方法,主要采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或者自然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ay-Grüwald-Giemsa(MGG)方法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脑脊液细胞学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与免疫性疾病、CNS肿瘤、脑膜白血病/淋巴瘤、脑血管病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CNS感染性疾病、脑膜癌病、脑膜白血病/淋巴瘤、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建议将脑脊液细胞学作为临床脑脊液检查的常规性项目。

一、CNS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数显著增加,可达×/L以上,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可分为下述3期。(1)渗出期:急性期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达90%以上,此外尚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胞质内外偶可见相应的致病菌。(2)增殖期:抗生素起效后脑脊液嗜中性粒细胞迅速减少,而以淋巴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为主。(3)恢复期: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两者比例日趋正常,嗜中性粒细胞消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常累及脑实质,呈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并存的混合细胞反应。布鲁菌感染导致的神经布鲁病中,脑脊液呈现混合型细胞反应或者淋巴细胞反应。

2.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可达(~)×/L。病程初期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以后呈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并存的混合型细胞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见激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激活单核细胞、浆细胞等。建议对怀疑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改良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与PCR检测,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开展联合检测项目。

3.病*性脑膜炎/脑炎:

脑脊液白细胞数多在(10~)×/L,少数可达×/L以上。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炎症为主要特点,但在病初24~48h内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脑脊液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比较常见。可见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单纯疱疹病*性脑炎(HSE)常伴有红细胞和红细胞吞噬细胞,提示HSE的脑组织出血性坏死的病理改变。在CNS疱疹病*感染时,脑脊液淋巴细胞的胞质内偶可见特征性包涵体。

4.真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真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数多在(10~)×/L,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伴嗜中性粒细胞的混合型细胞反应常见,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5.脑寄生虫病:

(1)脑囊虫病:脑脊液白细胞数多在(10~)×/L,脑膜型脑囊虫病的脑脊液炎性反应明显,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常伴有激活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慢性期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所占比例较高。(2)广州管圆线虫病:是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脑脊液白细胞数多在(~)×/L,急性期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常超过50%,脑脊液偶尔可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3)丝虫病和疟原虫病: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偶可分别在脑脊液或红细胞中查到微丝蚴和疟原虫虫体。(4)弓形虫病: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急性期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随后可见持续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伴有单核-吞噬细胞和浆细胞,偶可见弓形虫滋养体。

二、CNS肿瘤

1.CNS转移性肿瘤:

成人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出肿瘤细胞的最常见病因是恶性上皮源肿瘤(癌)的软脑膜转移,即脑膜癌病。脑脊液细胞学是确诊脑膜癌病的“金标准”,也是监测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

2.CNS原发性肿瘤:

某些类型CNS原发性肿瘤容易累及脑膜并经脑脊液播散,脑脊液细胞学可能发现肿瘤细胞。

3.CNS白血病与淋巴瘤:

脑脊液细胞学发现白血病细胞与淋巴瘤细胞是诊断CNS白血病与淋巴瘤的主要依据。脑脊液白血病细胞和淋巴瘤细胞与外周白血病细胞和淋巴瘤细胞具有相同的形态特点。脑脊液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诊断CNS白血病与淋巴瘤有重要意义。

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1.多发性硬化:

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2.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也可见到嗜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也可见到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细胞性炎症,部分患者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

4.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少数超过×/L,脑脊液细胞学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常可见浆细胞,偶有嗜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

5.神经白塞病:

在急性期脑脊液为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混合型细胞反应,也可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

6.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脑脊液细胞学正常或者呈淋巴细胞反应,可见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等。

四、脑血管病

1.缺血性脑血管病:

多数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偶见少量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2.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脊液细胞学可见大量红细胞,并伴有嗜中性粒细胞反应,嗜中性粒细胞2~3d达高峰;出血2~3d后可见激活单核细胞、细胞吞噬细胞,5d后可见含铁血*素吞噬细胞,10d后可见胆红素吞噬细胞,且可持续数周。以上改变的时相特点有助于对出血时间的估算。

3.病理性出血和穿刺损伤血性脑脊液标本的鉴别:

两者的脑脊液中均可见红细胞。在病理性出血发生后的数小时,患者脑脊液中即可出现红细胞吞噬细胞。而穿刺损伤时脑脊液中见不到红细胞吞噬细胞。

:脑脊液细胞学对感染性脑膜炎/脑炎、脑膜癌病、脑膜白血病/淋巴瘤、CNS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将脑脊液细胞学作为临床脑脊液检查的常规性检查或者一线检查,医院和神经科开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细胞学的操作与诊断程序

一、主要设备

二、检查步骤

三、脑脊液细胞学诊断程序与报告体例

: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需要具备相关设备与技术条件,实验操作、诊断程序与报告需要符合规范。脑脊液细胞学结果需要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充分发挥其诊断价值。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脑脊液细胞学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神经科杂志》年第1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11.2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脊液细胞学临床规范应用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