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贵,谨防“心脏幽灵”出没
本文作者:宋琼芳
专家顾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美容主任
只要一个人活着,属于他的那颗拳头大小的心脏,就会日夜不停地搏动着,推送血液流向全身,引领脉搏沉沉跳动。它很强大,是生命的核心;但它也很脆弱,有时一点小小的变故,就会让它遭受灭顶之灾。
哪怕医学以光速发展,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依然浅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浩瀚如宇宙,诸多奥秘仿佛银河星系,闪烁着,等待更深入的探索与发掘,而疾病的诡异亦如黑洞,难以预料又难以阻挡地吞噬着生存的希望。我们征服的疾病越多,同时也会发现,未能被我们征服的疾病,其实更多。比如,那猝不及防的心脏“幽灵”——暴发性心肌炎。
一场看似普通感冒怎会引发“生死时速"?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幽灵”的本来面目。
说起心肌炎,我们感觉并不陌生。但它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或许大多数人还不了解。我们的心肌,就可以看成是一块肉,由于病*、细菌、其他病原体、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物反应等多种因素,会导致它发炎。心肌炎主要分为感染性、变态反应性、中*性心肌炎三种,病*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炎。
在各种导致心肌炎的因素中,以病*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最高,而且这种病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很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流感季节更容易发作,因此多见于冬春季节。
一般来说,病*最容易侵犯两个地方——肠道与呼吸道。进入肠道,就会发生腹泻、呕吐等;进入呼吸道,就会导致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但是,在这些病*,有那么一小撮“不良分子”喜欢偷偷摸摸地跑到心脏里,侵犯心肌。这类病*,又称为“嗜心肌病*”。
哪些病*特别“爱往心里钻”呢?在传染性病*中,大约5%的病*是“嗜心肌病*”,特别喜欢“骚扰”心脏,会直接损害或引起免疫反应而损伤心脏。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并非所有的嗜心肌病*进入人体后,都会发生心肌炎;即使发生心肌炎,也会有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大约90%以上的病*性心肌炎是轻度的,有些为心律失常,心肌受到损害但不严重。可是,剩下不到10%,却是情况极其凶险的暴发性心肌炎,也称“重症心肌炎”,炎症导致心肌水肿,从量变引起质变——突然加重暴发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那么,问题来了。谁知道自己是遭遇了那90%还是10%呢?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人能解答——难以预料,这是医生对暴发性心肌炎最头痛的地方。病*直接作用、损害心肌,或病*进入机体一段时间后,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都会导致重症心肌炎发病。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病与个人的体质有很大关系。一些孩子在被病*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过激,将心肌细胞当作病*攻击,造成严重损害,最终导致心源性休克,所以,抵抗力越强的人,机体越容易产生强烈的变态免疫反应。学龄儿童与20多岁的青年比较容易发病,因为他们的免疫反应强,属于高危人群,病*一旦侵袭,身体就会来不及应对。
一旦发病,及时用激素进行治疗,就能化险为夷,预后很好,但错过*金时间,就会难以抢救,出现严重心率不齐、心跳骤停、休克乃至死亡。
用良好作息为身体筑起一道防线
正因为暴发性心肌炎发病急、病情凶险、抢救非常困难,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之一,所以早期排查、诊断和干预的关键,是掌握暴发性心肌炎的“伪装”症状。在疾病突然暴发之前,病*会在人的身体里开一场“化妆舞会”,而参加“舞会”就是腹痛、咳嗽、乏力等让人“万万想不到”与心脏有关系的“小角色”。
病*首先进入的一般是肠道或者呼吸道,然后再**祟祟地潜入心脏。因此,病人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腹泻或者感冒。如果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仍感觉全身乏力,或有发作性的胸闷、胸痛,医院就诊,如心电图正常,不能就此排除心肌炎的可能性,如乏力、胸闷胸痛不好转,需复查心电图并做肌酸磷酸激酶及肌钙蛋白检查。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身体强壮的人,在平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如果连续熬夜、感觉疲劳,体质突然变弱,就容易被病*侵犯。所以,我们首先要用良好的生活习惯给自己的身体筑起一道防线,平时多喝水、多休息,饮食起居稳定,作息有固定的时间,不要打乱自身的生物钟而让病*有机可趁。
当然,我们既需要提高警惕,但另一方面,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也不要因为害怕而过度检查,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目前对于暴发性心肌炎,只有紧急抢救而缺乏更好的预防策略。这导致医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也容易因意外事故而加深医患矛盾。家长悲痛,医生则是伤心又委屈:难道我不想挽救生命吗?每天有那么多病人要看,每个病人只有那么短短几分钟时间,怎么可能面面俱到?如果给予医生多一点时间,就可以多问一点病人的情况,而病人也能够及时地向医生告知自己身体的感觉,那么就可能避免一些不幸的发生。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感染性疾病也会逐渐增多,当然其中就包括病*性心肌炎;此外,对于大城市来说,人口密度增加也会使得病*传染传播的概率增加。这些都是暴发性心肌炎的潜在危险因素。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一疾病,正视目前医学的局限性。
在过去,“突然死亡”掩盖了许多许多的未知疾病——而在今天,医学如同一艘潜水艇,在深海中探测一种又一种疑难杂症——发现了以后,才能“打捞”上来,进一步剖析。对于我们小小的心脏,也是如此。为什么它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动力之泵?为什么它平均每分钟跳跃70次?它那精细的“房间”构造是谁设计的?为什么它会成为病*侵犯的重灾区?
医学发展,如同不停画着一个半径逐渐扩大的圆——这个圆圈越大,它所接触到的未知领域也就越多。但相信终有一天,它会触摸到那个出没于心脏的“幽灵”,并且将其捕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