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袁隆平在节目里说的一句话,让人感触颇深:“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这简单一句话,足以看出他这些年的坚持。
袁老在生活中,并非是我们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上看到的那般神采奕奕,他也有疲惫的时刻,有趣的时刻,卖萌的时刻。
已是年至九旬的袁老,每天与水稻的相处模式像是谈恋爱。他说:“我生性散漫,但敬畏科学。”
袁隆平的成就无人能及,所有人都视他为神一样的存在,却很少有人当他是个年迈的老人。
他今年90岁了,会累,会难过,也会想要过上一个普通老人的平凡日子。
但不能。
“我们还会为吃饭发愁吗?”
袁隆平坚定地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难过地说: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上个世纪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大家都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每每说到那段动荡艰苦的岁月,袁隆平都会激动地落泪,他经历过那段日子,知道有很多人因为没有饭吃而失去生命。
在这些成就背后,鲜有人知晓袁隆平曾走过一条艰难的路。
年,在西南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被分配到了偏僻的安江农校教书,他在那里一呆就是16年。
他在任教期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眼看着不少百姓因为吃不上饭倒在了路上。
疾病、饥饿、伤痛、死亡……望着满目疮痍的景象,人们脸上的落寞,地上躺满的尸体,袁隆平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民以食为天。
儿时的田园梦,交织着已经远去的战火声,袁隆平下定决心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家饿肚子的问题,水稻成了他的研究对象。
他把所有的热情与青春,都投入到了水稻的研究中。
年7月的一天,行走在稻田中的袁隆平发现了一株饱满的特殊水稻。之后的他,每天都蹲在田里观察,敏锐的他意识到这正是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灵感开始在他的头脑中闪现,如果可以人工培育杂交稻,那么水稻必将大大增产。
深山教师袁隆平提出这一想法后,被许多人嘲笑这是对经典学术理论的背叛与颠覆,甚至被视为对基本遗传学的无知。
在一片质疑声中,袁隆平没有放弃,他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实践之路。
年轻时的袁隆平
他视水稻为自己的孩子,头顶烈日天天下田。只要水稻还在生长期,就必定每天观察,就算眼睛刚做了手术、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针,他也从不缺席。
终于,在观察了14万多个稻穗后,他和团队中的人找到了6株不育株。
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
自此,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粮食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两年之后的5月18日,眼看就要看到曙光时,一场暴雨彻底毁了他的梦想。
那天晚上,袁隆平披着雨衣蹲在试验田里,又看了一遍正在生长的稻苗。几个月之后,他将从这里得到第一手珍贵的数据,杂交水稻试验也将取得不小的进展。
可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第二天一大早,袁隆平跑到试验田一看,自己的稻苗全部都被人毁掉了,深受打击之下,甚至还有人恶意诽谤:“秧苗定是他害怕实验不成功,自己拔的。”
这次破坏把他的试验,推迟了整整3年。
外界对袁隆平的非议愈演愈烈,质疑的声浪甚嚣尘上。
很多人嘲笑他的坚持,袁隆平却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决不会退缩。”
失败和污蔑没有将他击败,反而让他变得愈发坚强。
那年,袁隆平38岁。
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试验田旁的废井里,找回了5棵残存的秧苗,杂交水稻试验才得以继续。
为了加速培育试验,袁隆平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了云南。期间,他所在的地区发生了7.7级大地震,极其危险。
袁隆平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和团队一起在用树枝搭建的窝棚里,继续着试验工作。
他的坚持没有白费,在余震的危险环境下,一株被取名为“野败”的野生稻,成为了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年秋天,袁隆平终于育成了中国第一批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表现出很大的增产优势。普通水稻亩产只有多公斤,而杂交稻亩产一般都超过公斤。
袁隆平成功了。
那年,他44岁。
中国因为种植了杂交水稻,能用每年增产的粮食多养活万人口,也帮助到了越南、印度、菲律宾等国家杂交水稻的商业化生产。
全世界都在问:这个中国人,什么来头?
而当时的袁隆平,身份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为了研究水稻,他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光也寥寥无几......
袁隆平用珍贵的青春岁月探索杂交水稻的大门,他走过了生死边缘,经历了迷惘与伤痛,遭受过讥讽与恶意,他深知自己的痴心是对的。
年开始,全国推行杂交水稻,到年,全国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
他被全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却没有止步,从水田到沙漠再到盐碱地,走出国门,袁隆平想让更多人“吃上饭,吃饱饭”。
后来,他又带领团队实现了水稻去镉技术,再到海水稻,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的第几次尝试。
得益于他的坚持,无数人的生命不再饱受饥饿之苦,有些国家的人,更是给他起了一个昵称:Father。
在他们心里,袁隆平是父亲般的存在。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
从多年默默无闻的坚守,到步入人生的高光时刻,高龄的袁隆平所处环境经历着剧变,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与那片稻田的距离。
他还是坚持在炎热的夏天蹒跚踱步,到田里劳作。中暑是常有的事,他会随身带着药片防止晕倒。
凭借着这颗宁静而坚韧的心,袁隆平历经暴风雨般的挫折和困境后,完成了自己多年来的愿望,不让人们挨饿。
他还给自己设立了三个任务,高产高产超高产,研发出海水稻和第三代杂交水稻,一秒都耽误不得。
“我曾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我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面乘凉……我把这个梦称为禾下乘凉梦。这是我的梦想,是我追求的目标。”每天不停歇地忙碌奔波,明显感觉他憔悴了许多。
袁隆平工作之外心无旁骛,因此出席公众场合、见领导、接受采访,都会令他感到局促。
他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朴素,有次接受国外记者的采访,袁隆平摸了摸自己身上几十块钱的T恤衫,问身边的人:“我是不是寒碜了?”
袁隆平可谓是国士无双般的人物,可是聚光灯下,他隐身暗处,踏实做事。
走进他的家,实属让人诧异。他至今还居住在一个老旧的房子里,家中的家具十分朴素。
“我穿的衣服都是超市几十块钱买的,一百多块一件的时候,我就非常满足了。”
虽然已是功成名就,这位老人仍心甘情愿居于一隅,淡泊志弥坚。
网络上谣传他身家千亿,说他是湖南首富,这些谣言他都知道,但袁老选择一笑置之。
诸多名誉加身,然而袁隆平一直喜欢称呼自己为“种田人”,曾经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果断地拒绝了:
“我不适合当院长,这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
坚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难得,那份清寂的执着让这位老人感到安心。
尘世车马喧,独守一方地。愿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饥。
如果你认为袁隆平是个直男,那么你就错了,他还是个会拉小提琴的文艺青年。
多数时间忙于科研的他,会抽空练习小提琴。
时至今日,这位老人还会在午后,安静地听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曾有人给他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没有人比袁隆平更能诠释这句话的含义: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他天生爱自由,什么事情都想尝试。
读高中时,袁隆平就拿过武汉市百米自由泳的第一名,大学时,为了省钱到江对岸看电影,甚至独自游过嘉陵江,把衣服顶在头顶游过去再穿上。
随着袁隆平名声鹊起,和国外同行的交流日渐增多,每次会面他从不怯场。
他的英文水平很高,曾经给来自十几个不同国家的学员讲课。在跟外国记者会面时,有时翻译没说对,他还会自己说出准确的单词,力求严谨。
袁隆平已是这把年纪,却从未停止学习,他仿佛永远不知疲倦。
如今90岁的袁隆平每晚的睡前活动,是打一个小时的麻将,这是他的脑力活动。
打麻将时,他可爱得像个小孩会不停地催人,和种水稻一样认真。
袁隆平对自己的大脑很自豪。
医生告诉他,85岁以后的老年人百分之六十有不同程度的痴呆。不运动、不跳舞、不下棋,天天呆在家里就会痴呆。
袁隆平笑着说:“幸好,我今年90岁了,脑瓜子还没有糊。”
90岁的他还能到演讲台上,做三十分钟的报告。
当他发现一篇文章的内容,有点把水稻效果夸大其词,他立马指出错误:“说老实话,我研究的水稻还不到先进水平。”
紧跟时代步伐的袁隆平学了不少新词,80岁的时候,他称自己为“八零后”,90岁的时候又笑称自己摇身一变为“九零后”了,像个童心未泯的孩子。
前几天,袁老为了纪念自己的90周岁生日,光顾了自己常去的那家理发店,理发师为其理发时,袁隆平问:“你说我是胖了还是肿了啊?”
老板回答:“您是胖了。”
理完发之后,袁老开心地说自己又年轻了五岁,他是可爱的人。
接受央视采访,被问及“您觉得自己帅不帅”时,他调皮地笑着回答:“Handsome!”
这是袁隆平不为人常见的一面。
在很多人眼中,袁隆平是个不解风情的科研小哥哥,鲜少有人知道在妻子面前,他是个浪漫的诗人。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年,朋友给袁隆平介绍了一个女朋友,见面后,他一看那个姑娘是自己之前的学生邓哲。
两人志趣相投,很快便走到了一起。一个月之后,花50块钱买了喜糖,办了一场素朴的婚礼。
那年,袁隆平34岁,邓哲26岁。
婚后,他们不只是夫妻,也是最默契的工作搭档。
袁隆平与妻子邓哲
年夏天,袁隆平和妻子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这些成果,发表在年的《科学通报》上,引起轰动。
因为邓哲的陪伴和支持,袁隆平才能安心地研究杂交水稻,走南闯北,收集关于水稻的资料。
在外的袁隆平想到妻子担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操劳艰难,愧对辗转,邓哲则时时安慰。
那一代人对婚姻始终真诚,相扶相持,牵了手就是一辈子。
在邓哲突发病*性脑炎时,袁隆平全身心守在病床边照顾妻子,一勺一勺地喂妻子热汤、给她讲故事、唱英文歌《老黑奴》,终于用爱把她唤醒了。
爱就是平淡生活中的温情相守,风雨飘摇中的相互安慰。
袁隆平与妻子邓哲
在袁隆平的心里,一个丈夫如同一片落叶,无论他怎样张扬,怎样由绿变红、变*,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边。
每每外出出差,他都会惦记着妻子。有一次,邓哲收到了袁隆平托人带回来的礼物,那是他赴菲律宾开国际学术会议的前夕,在北京给她买的裙子。
衣服下面还夹着一张纸条:“这是我第一次买裙子,不知什么号码适合你穿,只好买两条供你选择……”
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捂住了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在袁老90岁生日当天,面对着漂亮的生日蛋糕,他也不忘把第一口蛋糕喂给妻子吃。
他们的爱情,跨越了半个世界,依旧历久弥新。
袁隆平与妻子邓哲
四年前接受央视《面对面》的采访,袁隆平眼含热泪说:“我86岁了,身体不好了。”
早在年,袁隆平被确诊为患慢阻肺。90岁的他身体早已大不如从前,有高血压也有心脏病,走路需要人搀扶,可是他却不接受这个事实。
家人都劝他退休,不要再劳累了。
可老人家倔强得很: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我还没有痴呆,那就要继续工作,退休对于我来说是不存在的事。”不服老的袁隆平,将水稻视为自己的血液,那是独属于他的情怀。
在纪录片《时代我》中,袁隆平将有机会见到高层领导人。记者问他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他回答:“搞海水稻,盐碱地。”
他目标简单,低调如初。
然而为了一个小小的目标,他可以付出比别人多数倍的心血与汗水,那是可以让这位老人安身立命的地方。
袁隆平的孙女曾以为爷爷的工作,是每天看天气预报。她小时候,并不知道爷爷如此坚持,是为了观察各地的下雨情况,从而判断水稻的生长状态。
如今的他,依然天天关心天气,习惯不改,袁隆平终究要和那片水稻凝视一生。
不可避免的是,他也真的老了。
他在翻看书本的时候,双手都是颤抖的。
在去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袁隆平全程站着做了30分钟的演讲,结束后在休息室,老人家已经累得一句话都讲不出。
还未休息几分钟,众人又将他围住。有人想和他合影,有人想让他签字,有人邀请他去参加会议……
可没人问他累不累。
所有人视他为英雄,却鲜有人意识到英雄也是人。
人会老,会脆弱,会疲倦,会走路需要有人搀扶。
袁隆平因过度劳累吸氧
袁老只能默默打了个哈欠,满面倦容无人知,他身不由己。
可一听说学生们想要合影,已是超负荷状态的袁隆平立马站了起来,拖着疲沓的身躯往外走,主动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按下快门的瞬间,镜头里的袁隆平站姿挺拔,眼神坚定。
那笔直的脊梁下,是生命里粗粝的内核,在岁月的淬炼下历久弥坚。
部分参考资料:
1、纪录片《时代我》袁隆平2、纪录片《为时代而歌袁隆平》3、面对面袁隆平图片来源:网络、纪录片截图请加油,丨请回答,8李诞的困局丨中国好歌曲张学友丨李宗盛丨陈奕迅丨张艾嘉
败诉的孙杨·消失的刘翔·老去的姚明屠呦呦丨中华神医丨钟南山中国孩子丨华为启示录丨泪别湖北病*的复仇丨明星捐款名单丨赵本山往事
赵雷丨朴树丨许巍丨李健丨王菲
王小波丨*家驹丨张国荣
*丨陈道明丨李荣浩丨*破产的央视标王丨网红教授戴建业
中国摇滚丨周星驰丨穷人韩红
同胞们
减少粮食浪费
就是对袁老最大的尊重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