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娃的麻麻都知道,小宝宝最容易生病,感冒发烧是最常见的事情,经常是半医院跑。
那么,在新生儿时期,宝宝可能最容易患什么疾病?应该如何正确护理呢?下面这十种新生儿最常见的病症,新手妈妈一定要注意了!
尿布疹是一种皮肤炎性病变,也称为婴儿红臀,表现为臀部与尿不湿接触区域的皮肤发红、发肿,甚至出现溃烂、溃疡及感染,稍有轻微的外力或摩擦便会引起损伤。
给宝宝使用亲肤透气的尿不湿;
给宝宝换尿不湿时,可以用温水清洁患处,然后让宝宝的屁股风干一会儿;
可遵医嘱给宝宝尿布疹位置涂抹一些滋润的软膏,修复受损皮肤;
不要给宝宝用含酒精的湿巾擦屁屁,否则会加重尿布疹症状。
尿布疹是一种皮肤炎性病变,也称为婴儿红臀,表现为臀部与尿不湿接触区域的皮肤发红、发肿,甚至出现溃烂、溃疡及感染,稍有轻微的外力或摩擦便会引起损伤。
患湿疹的宝宝不要洗澡过勤,以免引起感染、发烧;
洗澡水温不要过热,洗澡时避免接触香皂和其它刺激性物品
将宝宝手指甲剪短,带上小布手,防止宝宝抓挠患处;
不要用手去揭痂皮,应让痂皮自然脱落;
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私自给宝宝乱用药。
肠绞痛是新生儿常出现的现象,而且可能持续到宝宝三到四个月大,甚至是六个月,多发生在夜间。宝宝肠绞痛时会突然性大声哭叫,手握拳状,膝盖缩起,喂食奶水以及安抚均不起作用。
可用排气操,帮助宝宝排出肠胃中过多的空气;
用布包着热水袋,轻轻敷在宝宝的肚子上,注意热水袋的温度不能过高;
如果宝宝在哭闹的同时出现体温升高、脸色异常、反复呕吐等情况,医院就医治疗,以免耽误最佳就医时机。
俗话说十个新生儿,九个“黄”,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问题之一。大约50%~60%的新生儿宝宝在头一两个星期会出现皮肤发黄的情况,医学上称为“新生儿黄疸”。
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得的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通常会在宝宝出生5-7天后开始下降,足月宝宝2周内消失,早产儿可延迟到出生后2~4周内消失;
极少一部分的情况,新生儿会出现病理性黄疸,这医院进行“照射蓝光”治疗了。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化学刺激物所引起的一种肺部炎症。肺炎的症状有许多种,但以下几种要特别留意,包括发烧、咳嗽、痰内可能有血或血丝、呼吸急促、疲倦、畏寒、胸腔疼痛等。
如果新生儿得了肺炎,医院就诊治疗。
感冒在出生后第一年中几乎难以避免,病毒性感冒属于自然疾病。症状大多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咳嗽,常伴有发热,个别宝宝还会因发热而引起抽风、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
当发生感冒时,让宝宝多饮水,注意加强营养,多休息;
日常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均衡膳食,适量锻炼,增强宝宝的体质;
感冒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低血糖常发生于早产儿、足月新生儿,一般症状是:轻者脸色苍白、出冷汗、哭闹不安、寻找乳头,重者抽风、昏迷,还可能出现有脸色一阵阵青紫、哭声微弱、呼吸增快或暂停、四肢瘫软无力等症状。
尽早哺乳,在宝宝出生后6小时内就可以进行亲喂;
如果新生儿有出现症状性低血糖,医生会给宝宝静脉输注葡萄糖,并且密切监测血糖。
鹅口疮是口部一种常见的酵母菌感染性疾病,又称真菌性口炎,通常看起来好像宝宝的嘴巴内或嘴唇上有凝结的牛奶。
如果宝妈是亲喂的话,要查看乳房是否有真菌感染的,例如乳头干燥、发痒、疼痛等,给宝宝授乳时要注意清洁乳房;
如果宝宝是奶瓶喂养的话,在给宝宝喂奶前后都要对奶瓶和奶嘴进行消毒处理;
如宝宝出现喂食情况不佳、有脱水现象或体重减轻时,需立即就医治疗。
宝宝腹泻是0-1岁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宝宝的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成熟,比较容易出现“腹泻”。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减少膳食量以减轻肠道负担;
给宝宝多饮水,防止脱水的发生;
宝宝腹泻严重时,医院就诊寻找腹泻原因再对症治疗。
Tips: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宝宝腹泻不严重,无需停止喂奶,只需适当减少喂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并延长喂奶间隔即可。
发热是指宝宝肛温超过37.5℃,腋温超过37.0℃。新生儿期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功能都不完善,调节能力也较差,再加上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大,所以很容易会“发热”。
新生儿宝宝发热时,需解开宝宝的衣服,让其体表肌肤尽快散热;
不能使用退热剂:新生儿体温条件功能本身有问题,如果用退热剂的话,体温下降过快,可能造成脱水的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出生不足50天的宝宝,如有发热情况,必须及时就医治疗。
宝宝的身体无小事,宝爸宝妈们需要注意的还有很多!
今天育儿小课堂就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还有疑问,评论区见喔~